發布時間:2013-7-22 10:30:34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6466 【字體:
大 中 小】
7月20 日上午,寶應船閘的閘頂圍滿了市民,大家都在期待升級后的船閘放水通航的那一刻。在現場看到,隨著三艘護航船和四艘貨船由鹽寶線駛入船閘,閘門開始緩緩關閉。船閘外是高水位的京杭運河,船閘內是水位較低的鹽寶線,七艘船只入閘后船閘開始注水。
3分鐘左右,閘內水位上升了6米多。
“從‘單行線’變成‘雙車道’了,通航速度加快,再也不用待閘那么多天了!”船民張玉春說,寶應船閘改造通航后,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待閘時間大幅縮短。“以前的寶應船閘,船隊要通過需要待閘20多天,單只船也要等待一個星期左右才能通過。”張玉春的的船有幸成為第一艘通過升級后寶應船閘的貨船。
“今后單只船過閘只要等2—3天,船隊也只需一個星期至10天,待閘時間大幅縮短。”寶應船閘工作人員說。
待閘內水位與京杭運河水位平齊,閘門緩緩打開,護航船和貨船有序依次駛出船閘,進入京杭大運河。整個過程僅耗時10分鐘。
船閘升級:
一次可過八條千噸船
寶應船閘位于寶應縣城南,溝通京杭大運河和連申線兩大水運主干線,被譽為內河航運界的“第一道大門”。
揚州市交通航道部門負責人介紹,寶應船閘建造于1969年,當時的年設計通過能力僅300萬噸,而2011年改造之前的年實際通過量已經高達2000多萬噸,是設計通過量的7倍之多,還在以年8.9%的速度遞增。“通行能力不足直接導致船隊待閘時間最多達20多天,成為京杭大運河航線上‘最擁擠的船閘’之一,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鹽寶線的發展。”
“船閘擴容改造和高速公路擴容一樣,就是新增‘車道’。”市交通航道部門負責人形象地說,升級后的寶應船閘有了“雙車道”。據介紹,寶應船閘原來為10.4×140×2.5(米)(口門寬度×閘室長×檻上水深),改造后船閘規模達到23×180×4(米)(口門寬度×閘室長×檻上水深),達到4級船閘標準。
“改造后的船閘閘室有限面積是原來的2.3倍。”寶應航運公司總經理陳寶和介紹,以前的船閘容量一次只能通過3條千噸船舶,改造后的船閘一次可通過七、八條千噸船舶,年通過能力為3611萬噸。船民待閘的時間也將至少縮短一半以上。
此外,在這次寶應船閘的擴容改造中,還首次采用了閘室長廊分散式輸水技術及滾珠式啟閉機,在全省中小型船閘中屬首次采用。
通航影響:
揚州將水路對接沿海開發
作為京杭運河聯通鹽寶線的重要節點,寶應船閘扼守鹽寶線咽喉,對京杭運河“水上高速”快速通江達海有著重要意義。在江蘇省航道網上,鹽寶線從京杭運河向東,貫穿里下河地區腹地,直至鹽城,與連申線相連。“這就是水上的‘江海高速’。”市交通航道部門表示。鹽寶線是目前我市至鹽城的最經濟航線,不僅路程短,而且航線直、水域通航條件好,可以和南通相通,直接與連申線相連。揚州市里下河地區的大量商品可直接運抵鹽城出海,還可至連云港甚至上海。而從海上來的貨運產品,也可直接到達揚州市的沿河地區,形成一條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水上高速”。鹽寶線就此成為安徽、徐州、淮安及揚州市至鹽城地區的“黃金水道”,成為內河地區策應國家沿海開發的戰略通道。
“寶應船閘升級后,千噸船舶將可暢行,徹底打破揚州市至鹽城的水上交通‘瓶頸’,揚州呼應沿海大開發的步伐會更快。揚州通江達海的優勢將因此進一步發揮。”
未來計劃:
運東復線船閘等“十二五”末完成
未來5年,航道部門還將陸續實施運東復線船閘建設工程、芒稻船閘改建擴容工程以及高東線航道改造升級工程,力爭“十二五”末完成。
屆時,揚州干線航道與長江航道將無縫對接,實現船舶在長江航道和蘇北干線航道之間方便出入。無論是“通江”還是“入海”,都將有利于揚州的出口貨物運輸,有利于揚州對接沿海開發戰略,有利于構建“縱橫相輝、通江入海、聯網暢通、綠色和諧”的現代化航道體系。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寶應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