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四虎影视库-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四虎影视久久久-四虎影视久久-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4月18日,“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開幕,中外嘉賓齊聚揚州,感受古城發展激情。就在當天,三百公里之外的黃浦江畔,一輛車的閃亮登場,讓來自全國的專家與媒體從另一個角度感受到揚州傳統產業散發出的活力。
    這一天,由上海大眾儀征分公司生產的首輛斯柯達品牌轎車——“昕銳”向全球發布。斯柯達汽車董事會主席范安德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這是斯柯達2013年的第一款新車,也是在中國量產的第二款車型,希望這款車能成為斯柯達在中國的“核心產品”!
    從往昔亞星、女神享譽全國,到如今大眾、濰柴等國內外巨頭落戶,再到制造企業、零部件配套企業點線成片,形成整個汽車產業集聚發展新格局……“一輛車”的發展歷程證明,通過轉型升級,揚州傳統產業仍然會像一輪朝陽,迸發勃勃生機。
經過多年招引,一批行業巨頭落戶揚州,傳統產業升級換代裝配強“引擎”
【鏡頭回放】 2010年7月15日注定要寫入揚州汽車產業發展的史冊:這一天,經過長達11年的堅守與等待,總投資100億元的上海大眾30萬輛整車項目終于落戶儀征,儀征公司成為上海大眾第五工廠,也是德國大眾在全球第二個、在中國首個標桿式整車工廠。
    2012年7月26日,揚州汽車產業又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這一天,一輛外形時尚的新POLO駛下上海大眾儀征工廠總裝車間的生產線,不僅標志著30萬輛整車項目正式建成投產,更意味著揚州汽車產業從此邁上了新起點。
    十一載苦苦等待,二十四個月星夜建設,30萬輛整車項目的背后,是揚州人多年來默默堅守的汽車情結與矢志追求的汽車夢想。讓時光回溯,上世紀八十年代,亞星客車承載著揚州人的驕傲與自豪,那個時候在公路上,每隔1公里就有一輛亞星客車。然而,隨著高速公路的興起,亞星客車的優勢逐步喪失。
    亞星之后,以小型汽車叫響業界的儀征黎明以“硬頂吉普”享譽全國,彌補了國內汽車產業發展多項空白,但由于單純追求發展速度,忽視結構調整、技術合作和內部管理,黎明汽車逐漸陷入困境,“黎明”不在。
    十字路口,揚州汽車駛向哪里?如何再塑輝煌?揚州人放眼全球,1999年,儀征市委、市政府將“黎明”資產無償劃撥給上汽,開始了與上汽長達11年的“婚戀長跑”。默默堅守、苦苦期待,終于苦盡甘來,上海大眾30萬輛整車項目在南京簽約那一天,儀征沸騰、揚州沸騰。隨后兩年,征地、拆遷、建新廠房……揚州人巨大的熱情成為項目建設的“加速度”,也助推了汽車產業快速崛起。
【縱深點評】 產業發展如同“舞龍”,離不開大企業、大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招引大項目、培育大企業,就是傳統產業崛起的新力量、新動力。
    “過去,我們的汽車等產業在國內也有叫得響的時期,但那個時候,企業不多、產業不全,缺少龍頭帶動型大項目、缺少骨干支撐型大企業,始終是我市經濟發展的軟肋。”在一次產業論壇上,市發改委一位負責人這樣分析: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浪潮中,放眼世界、接軌國際、招引巨頭是產業發展必走之路。
    以重大項目建設打牢產業競爭基礎,引領揚州發展方向——這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召喚!正因如此,一場圍繞大項目、大企業的招商持久戰、攻堅戰在古城打響。無論在市重大項目推進辦公室、市直各業務主管部門,還是在各縣(市、區)和功能區、各項目建設現場,人們聽到的最多的話語、最響亮的聲音就是——爭時間、搶速度,這一聲音已經成為這幾年全市上下的集體意志、共同心聲。
幾年來,上海大眾儀征分公司總投資100億元的30萬輛整車項目建成投產,延鋒偉世通、延鋒江森、屹豐部件、明岐輪轂等50多家、總投資超過120億元的零部件配套企業相繼在儀征落戶;總投資23億元的濰柴亞星客車、特種車項目,以及榮鎂輪轂、李爾接插件等一批10億元以上項目在邗江開工建設;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投資20億元在江都區新建10萬臺皮卡及SUV項目……國內外數家知名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在我市沿江區域形成快速集聚之勢,一個個造船、石油化工行業頂天立地的大項目,尤其是一批中字頭、國字號,乃至世界500強企業落戶,讓揚州傳統產業強勢崛起,脫胎換骨。
    抓住大項目,就是抓住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抓住大企業,就是抓住產業振興的“起跳點”。歷經多年實踐,成功路徑已經擺在了揚州人面前。揚州正進入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決定性階段,堅定不移地狠抓大企業落戶、重大項目建設的這面旗幟,需要舉得更高。
一次次調研論證、一項項政策出臺,市委、市政府精當謀劃,讓傳統產業化繭成蝶
【鏡頭回放】去年12月22日,全市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一批揚州企業家身上:“2012年揚州十大經濟新聞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一批“年度人物”走過紅地毯,登上了眾人矚目的一年一度“揚州經濟奧斯卡”領獎臺。這些揚州經濟界的精英,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華照亮了揚州經濟前行的道路。在他們身上,集聚著諸多閃光的共同元素:“世界級”、“全球性”、“中國特色”……
    “2012年必將載入上海大眾標準工廠的建設史,我們在儀征建造成世界先進的汽車生產車間,新POLO、斯柯達、新桑塔納三款車型全面上市。”上海大眾儀征分公司總經理侯順華感慨:在揚州,企業得到了最大的發展空間,得到了最熱情的支持!
    “我要證明,揚州的機械制造業是最棒的。”江蘇揚力集團董事、總經理林雅杰自赴任后,揚力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五年躍登中國鍛壓機床行業榜首,展示了“揚州制造”的實力和影響力。他說:榮譽是政府和市民給的,必須珍惜、必須用最大的努力回報。
    重視項目、重視企業、重視企業家,更重視對產業發展的支持與謀劃。為推進城市產業發展,去年3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開重大項目匯報會,出臺了13條面對面、實打實、硬碰硬推進重大項目的舉措;去年,揚州將汽車、旅游、軟件和信息服務、建筑、機械和教育等確定為六大“基本產業”,3月29日,市重大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同時建立了市級重大項目庫,226個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4029億元……一次次調研論證、一項項政策出臺,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的謀劃,讓傳統產業化繭成蝶:今年1—3月份,全市100家重點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35億元,同比增長19.4%,高于市均增幅5.8個百分點,對全市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6.1%,拉動增幅7.6個百分點。重點企業發展勢頭加快主要得益于新建投產企業的強力拉動,如上海大眾汽車、江城船用鑄造、秦郵特鋼三企業1—3月份累計實現產值47億元,影響全市重點企業增幅12.1個百分點,影響全市工業增幅4.8個百分點。
【縱深點評】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必須擁有現代化的產業。
    回顧近幾年揚州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發展,人們不難發現,正是市委、市政府創新思維、超前決策,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才一次次贏得了發展的先機。從過去的三大支柱產業,到四大主導產業,到四大千億產業、“三新”產業,再到現在的“五大千億產業群”、“六大基本產業”,揚州執政者的產業發展指導思想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推動著城市產業發展一次次起跳跨越,一次次華麗質變。
    “產業發展就是一盤棋,下得好與壞是對地方政府最大的衡量。”上海大眾儀征分公司總經理侯順華曾這樣評價揚州市委、市政府的謀劃能力:一個個大企業像一顆顆棋子,擺在了重要位置,而后一個個配套企業星羅密布,形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產業發展圖卷。
    看汽車產業,揚州人將“一輛車”像人體一樣“解剖”,從“大腦”到“心臟”,從“四肢”到“毛發”,缺什么就招什么,哪里弱就補哪里。而今,揚州既有大眾等國內外巨頭的整車項目,也有數百家生產輪轂、座椅等配套企業,轎車、客車等大多數車型在揚州幾乎都能生產。看石化產業,在揚農化工等一批企業巨頭的帶動下,整個產業向系列化、專用化、精細化和高性能方向發展,揚州已經形成石油化工、基礎化工、精細化工、農用化工、醫藥化工、日用化工、合成纖維、化工新材料、石化物流等產業新體系……
    高屋建瓴謀劃的同時,揚州市委、市政府更是給予了產業發展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僅去年,全市向上爭取土地指標3.31萬畝,同比增長6%,其中獲批點供項目30個,同比增長14%,位居全省第四。市發改委積極向上爭取扶持資金11.13億元,為市重點項目建設、城建民生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市交通運輸局通過向上爭取,滬陜高速主城區段互通達到6個,打破了揚州城市向南發展的“城墻”障礙……
    不謀一域不足以謀全局,令人欣慰的是,一部城市產業發展大片已經在揚州這片熱土上拉開帷幕。
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產業!“創新”成揚州企業自我否定、自我突破最強勁動力源
【鏡頭回放】傳統不是落后,創新求變是傳統產業順應時代發展、傳統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門。近幾年,揚州企業不斷自我加壓、自我求變,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的喜人路徑。
    在揚力集團,一批制造空調、汽車的“母機”機床正在生產線上高速生產。在這里,車體焊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鋼都被回收利用,這樣每年企業可“撿回”近千萬元,相當于幾十輛整車。董事長林國富形象地比喻說:“我們的熔鑄車間,吃進去的雖然是邊角廢料,但經過特殊的熔煉后,吐出來的卻是‘真金白銀’。”
    在大連化工,這家臺企從國外引進先進設備,實現了“廢水循環利用、力爭零排放”,企業廢水綜合處理率、處理達標率達到“雙百分百”,“三廢”治理達到同行領先水平。公司董事長林書鴻老先生每年都要來揚州,園區人士回憶說:“有一年,林老為了證明企業污水循環處理效果,親自喝了一杯經過凈化的水,這讓園區上下產生了極大震動。”
    有“單兵”求進,更有“抱團”創新。前不久,經市科技局倡議,由116家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結成的揚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江蘇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揚州大學等高校專家作為“智庫”加盟。
    “雖然揚州汽車產業已成氣候,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創新力量的不足。”該聯盟首任理事長、亞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長山認為,揚州擁有良好的汽車產業基礎,但長期以來,各車企之間缺少技術交流,研發力量相對分散,在對外開拓市場時沒有形成“組合拳”。“聯盟的成立,就是要改變這一現狀。”
【縱深點評】500多年前,在成功橫渡大西洋后,哥倫布感慨地說:我敢做了,去做了,終于做到了。今天的企業也要有這樣的“野心”和“血性”,敢于創新,突出重圍,開創新局。
    創新是市場競爭的要求,創新是產業發展的路徑,只有創新,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產業才能重煥青春。多年來,正是以創新為引擎、以創新謀發展的理念越來越成為揚州企業共識,成為企業的具體實踐,揚州傳統產業才不斷涌現發力點,出現增長點。
    “我們要的不僅是揚州制造,更要的是揚州創造。”談及創新,江都一家光伏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這是一個創新制勝的時代,我們做產品更要做品牌,賣商品更要賣技術。
    一部市場經濟的歷史,就是一部企業激烈競爭、優勝劣汰的歷史。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生或死,從根本上說,操在自我手中。企業自身必須直面市場競爭的壓力,自覺以進取意識安身立命、謀求生存。而敢不敢創新,能否突破舊我、成就新我,是一個企業生命力能否延續的重要命題。
    “揚州企業近幾年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動力越來越強,今年的廣交會,揚州企業產品更新率高達80%。”市經信委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前三個月,全市五個千億級產業合計完成產值1455.7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1.9%,同比增長12.1%。他坦言: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企業自我加壓,進行技術、制度等方面的革新。
    近兩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每一家企業都躲不了、避不開。但我們欣喜的看到,揚州企業已經明白:與其回避現實甘當埋頭的“鴕鳥”,不如直面現實勇作浴火的“鳳凰”,拿出膽識和魄力,主動把握宏觀經濟、產業成長、技術進步、消費者行為的規律,既注重技術開發等“硬”創新,也注重品牌、管理、營銷、資本運作等“軟”創新,在創新中開辟了一片更好的風景。
    信息來源:www.bdsas.com.cn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